读书是人具备的一种得天独厚的能力,如果要说人与动物的区别,读书应该算是一项。世界复杂多变,唯有读书才让人有了与世界周旋的资本。所以读书一个实实在在的好处,它给了人生存的技能。要想谋得一门职业,不读书是不行的。


就拿我做医生来说,从进入医学院开始到整个医路生涯的一步步成长,不论是基础医学,临床医学,都少不了书的陪伴。而且要想把医生这门技能做的又精又专,还要把书读的多多益善。为了专业去读书,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共识。有句话说:读书改变命运。但读书只为了功利吗?随着年龄的增长,阅历的增加,特别是在与人相处的这份医生职业中看到了生生死死,人情冷暖,世态炎凉,让我对为什么要读书有了深深的思考。


Alex Block © Unsplash


人生有一个永远跨不过去的坎是死亡,这是活着的人最大的痛;人生永远在遗憾中挣扎,因为找不到十全十美;人生永远被欲望所纠结,总是一山望着另一山高;人生永远会被情绪所捆绑,一不留神就成了情绪的奴隶;人生永远在智慧的大道上举步维艰,常常靠小聪明度日;人生永远摆脱不了自我,或明或暗地都是以自我为轴心。也许这就是人性,也许这就是人的本真。它与技能的强与弱没有关系;与工作的种类没有关系;所以只把读书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远远不够,甚至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不是读以谋生作为前提条件的书。我更想说读书是为了个人精神,为了个人境界,是为了逃离个人人性至暗一刻。


之前几十年一直在为专业读书,看似是为自己,实际是精神外的自己。对于物质化的东西,也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专业,有时有兴趣,有时就感觉枯燥无味。这些年读的一些书,从直观来讲与专业没有什么关系,也没有一眼见到的目的性,读的书也有些杂乱,可以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,但确实在做我理解的读书,给自己的精神上课,而不仅仅是求得知识的满足。“人生到了一个境界,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,不是为人,是为己,是为了充实自己,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,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。”


今天是世界读书日,当然不是只有在读书日才读书,读书应该贯穿于生命始终。人在年富力强的时候,可以有多种选择,想干什么就干什么,用干事填补精神上的虚无。但人到了一定年龄,读书就是精神的伴侣。以前坐交通工具出行的时候,总纠结时间如何打发,现在有了自己喜欢的书,就像毛姆所讲:“养成读书习惯,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。”


这些年认认真真读了一些书,也匆匆翻阅了一些书,有些书读完有欲罢不能写心得和随笔的冲动,有些书读完也就放下了,但不管怎样读书已成为了一种习惯,所谓习惯就是精神的依赖。所以,在我眼里为什么读书似乎有了答案:


1、不为专业,只为精神寻得依靠;

2、与人性的纠结和解;

3、从经典中发现伟人的所思所想;

4、让思想的羽翼更加丰满;

5、让理性与感性有机的统一;

6、平衡情绪,做情绪的主人;

7、登高望远,展现更大的格局;

8、学会独处,远离孤独;

9、在思考、反思中提升自我;

10、找到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;

11、与死亡和解;

12、丰富情感的连接;

13、从知识中求得智慧;

14、发现与众不同的自己;

15、培养良好的自信心;

16、以变化的视角看待世界;

17、冷静接受生活的无常;

18、理顺人与自然的关系;

19、求得平和的心态;

20、不为人生的局限买单。


也许为什么读书的答案还不止这些,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总之,生活里没有书籍,就好像没有阳光。自然界里万物生长靠的是太阳,人的精神生活的营养就需要读书。


封面图来源:Alex Block © Unsplash